找到相关内容282篇,用时2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法无定法

    佛陀的思想中,法的因缘法则,因果关系,主要在教化众生如何培育智能,在面对现前的人与事时,能以现量,或比量,或的方法,悉知现在、过去、未来,关系自己与人和事的利害;从因缘法则中去认识,在因果关系中去...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5891643.html
  • 中国藏传因明之 著作

    最后从所之相上把境分为自共二相或现、隐、极隐三事。在有境品中,初从能诠上把心分为若干方分;次从识体上把心分为、有分别与无分别、欺与不欺、自证与他证、心与心所等十种。在了境品中,把了别境的方法...之书末,从三个方面对因明七论加以阐发:1、论所知境。解说立之相(现、隐、极隐三事或说为自共二相)、二谛(胜义谛和世俗谛)、有境(心)之能执相状等。2、论能知心。解说,把分为分别心和无分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5538625.html
  • 藏传因明•著作

    最后从所之相上把境分为自共二相或现、隐、极隐三事。在有境品中,初从能诠上把心分为若干方分;次从识体上把心分为、有分别与无分别、欺与不欺、自证与他证、心与心所等十种。在了境品中,把了别境的方法...之书末,从三个方面对因明七论加以阐发:1、论所知境。解说立之相(现、隐、极隐三事或说为自共二相)、二谛(胜义谛和世俗谛)、有境(心)之能执相状等。2、论能知心。解说,把分为分别心和无分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5938630.html
  • 浅谈《楞伽经》

    佛教所讲的因明,有四个要点;现量、比量、和圣教。所谓现量,比如当下见到我,没有起任何念头的时候叫现量。求证佛法,也是求证这个当下一念,不生妄想的一念。比量,就是有计较之心。比如说,我们看到门外出现一个牛角,心里会推测:这个牛角是什么东西呢?是牛吗?这就是比量。比量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不正确的叫。比如说,我们看到的牛角其实是假的,那就是说。“”就是“错误”。还有一个是圣教,就是真理...

    湛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849566.html
  •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十)

    对诸识/八识与外境/物质进行相互作用,形成认识上数量/性质差异变化的途径归纳为三:  1、现量;  2、比量;  3、。  现量,又叫做真实,就是在与外界事物/自身相互接触之后,不加推理比较,...,又叫做似现量或似比量,就是既现量亦比量的作用,引起精神世界内量度的变化。八识之中,五识/五种感觉及阿赖耶识/第八识只有现量,未那识/第七识只有,意识具备三。这三中难以理解的是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1149910.html
  • 理宝藏论(一)

    等之境是同一义之说法,建立萨班自己之主张,以为凡是境终究只是一种自相,然而由于了别境之觉识不同,而产生各别之境。  第二章能知之心--即识。叙述正智与邪识,正智之于第九章现量解析。本章侧重于邪识即。犹如:伺意、未定现相、断决智、邪智与怀疑等五种。彼诸为意识之解释,五种邪识归纳三种,现量皆归结于唯一自证识。  第三章详析总别相,观察实体事物之究竟说法,总相为概括之「名称」、「属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5538217.html
  • 遣除于彼之诤

    以前认知过的--现在重复的认知上次我们第二品里面讲--观察有境的时候就谈到说有三个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是无知就是不知的内容属于不知的地方但是它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就是说已决识因为已经认知过了重复的认知而已没有一个真正了解的对境因为以前就已经认知过了所以后面的就变成已决识已决识是个里面无知的部分所以有这样一个过失假设对境是不同的他体不同就是他体所以前面的跟后面的他们两个所了解的对境是不同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15938751.html
  • 试论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理论差异及其实质

    分是第三果,见分或时摄故。由此见分不证第三,证自体者必现量故。此四分中前二是外,后二是内。初唯所缘,后三通二。谓第二分但缘第一,或,或现或比。第三能缘第二第四,证自证分唯缘第三。第二者以无用故,第三第四皆现量摄。故心心所四分合成,具所能缘,无无穷过,离,唯识理成。”[15]护法在陈那三分的基础上再加一证自证分作为第三自证分的果。因为自证分作为对见分的再认识(它只是作为认知逻辑中...

    慧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1241444.html
  • 八识规矩颂释(別本)

    ,所亦尔。能量三者,谓现、比、。初现者,谓识于所缘,自正明了,无迷乱义。境现前故,正解生故,亲证彼故,不待余故(现成),是现量义。此如眼识辨色。现前照了不作异解。又如定中意识,正智缘如,皆现量摄。次比量者,谓识所缘法,不现在前,藉余众相,观察彼义,名为比量。如远见烟,比知有火。知声所作,决定无常。见法恒转,知持种识。是比量义。后者,即似现量及似比量。似现量者,谓于现境,别作异解。如于绳上...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0863819.html
  • 安难陈护四分义之看法

    …………………………………喻   以上三都为自证相分定有,自心所缘之境、定不离自心也。初意谓:若无所缘相,则眼识缘青色时,应无所谓青色现前;次谓若眼缘青而缘青,则后时耳识缘声等境,亦应缘今青色,三谓若耳缘声等即应缘色,则应除色之外一切诸法皆为缘青色之眼识所遍缘矣,今事实上不然,缘青则青,缘色之心不能缘声。色外诸法,为缘青之识所包办缘虑,各识唯缘各识自所现之相分,如眼唯缘青,乃至第八...

    福善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73338466.html